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国新办11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并介绍试点有关情况,其中提到赋予试点地区更大的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支持依据人口存量和变化趋势来匹配新增建设用地等内容。
开展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国务院批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10个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
这10个地区是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者中心城市,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也具有较强代表性。各地区试点方案总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具体改革措施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此次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试点地区范围广、要素领域覆盖全、试点举措任务实、全国示范意义强等特点。
赋予试点地区更大的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
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自然资源部表示,部分试点地区的探索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在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的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支持这些地区依据人口存量和变化趋势来匹配新增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在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方面,建立健全长期租赁、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市场供应体系;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和清单管理制度,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模式供应;保障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完善产业用地“亩均论英雄”的综合评价政策体系。
在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细化完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和主动退出;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聚焦先进制造业、重大工程项目等
加大试点地区岗位挖潜扩容力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将实施以下措施:
“增机会”
聚焦先进制造业、消费新热点、民生新需求和重大工程项目,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加大试点地区岗位挖潜扩容力度。
“提能力”
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全面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高质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
促进空间资源统筹利用与数据要素改革
土地作为建筑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常常面临供给紧张、利用低效、城乡分割等问题。其中,针对存量土地盘活这一关键难题,此次改革试点地区建立市场化处置机制,为建筑业指明“城市更新”新赛道。
在促进空间资源统筹利用方面,多地在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推动地上地下空间统一规划、联动开发,为行业带来了交通枢纽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更新、海洋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机遇。此外,数据要素改革也与建筑业深度绑定,多地明确培育建设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场景。例如:
北京
北京提出结合城市更新,推动以市场化方式盘活低效建设用地和闲置耕地,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等方面问题。
北京城市副中心实施应用场景 “十百千工程”,重点推进智能城市感知、超高清视频应用等建筑场景建设。
杭甬温三地
杭甬温三地要求健全老城区存量土地改造提升政策体系,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存量土地盘活再开发利益分配政策。杭甬温试点方案中明确支持优化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土地供地模式。
长株潭地区
长株潭地区鼓励对存量工业用地采取增加建筑密度、建设多层厂房、减少绿地布置等措施拓展用地空间。
苏南重点城市
苏南重点城市要求完善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标准,通过产业更新、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加强闲置土地监管处置。
苏南重点城市方案支持无锡市构建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数字产业体系,建设车联网先导区;依托南京市、苏州市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智慧城市大脑,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建筑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创新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方式,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用地政策。
重庆
重庆作为山地城市的代表,其试点方案特别提出要结合山城地形特点,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创新举措,重点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