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政策机遇,城市更新正当时:中交集团中标多个城市更新大项目,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引言:政策东风下,城市更新迎来新机遇
2025年,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城市更新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正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生态修复的政策密集出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此背景下,中交集团凭借其“大城市”战略的深厚积累,近期连续中标多个城市更新重大项目,涵盖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文旅开发、老旧社区改造等领域,总投资超百亿元,展现出央企在城市更新赛道中的强劲实力与战略眼光。
一、政策驱动:城市更新成为国家战略新支点
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强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其作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品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要求“统筹城市规划与建设,推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修复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将城市更新纳入“十四五”重点规划,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相继推出千亿级更新计划,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交集团作为“大城市”战略的主力军,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将城市更新作为核心业务板块之一。通过“投资-建设-运营”全周期管理模式,中交集团深度参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城市更新项目,形成“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立体化推进模式,成为政策红利的重要承接者。
二、中交集团城市更新项目布局:全域覆盖,重点突破
近期,中交集团中标及推进的城市更新项目呈现“全域覆盖、重点突破”的特点,覆盖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涉及生态治理、文旅开发、老旧社区改造、乡村振兴等多领域,总投资规模超百亿元。以下为典型项目解析:
1. 石家庄鹿泉区九里山片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典范
项目规模:总投资49.96亿元,规划面积58.68平方公里,涵盖5个乡镇。
建设内容:包括基础配套设施提升(16项)、生态修复(3项)、乡村振兴(6项)、旅游开发(5项),工期10年。
战略意义:作为鹿泉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标杆项目,通过矿山治理、水土保持、文旅开发等,推动区域生态韧性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打造京津冀生态修复示范区。
中交优势:联合体成员中交三公局、中交天航局、中交一公院分别在基础设施、水域治理、规划设计中具备顶尖能力,形成“投建营”一体化合力。
2. 广州白云区夏茅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民生工程与产业升级的双赢
项目规模:中标价9.27亿元,总建筑面积20.36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320套及公建配套(幼儿园、养老服务中心等)。
创新模式:采用“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引入房票制度,推动“征收-建设-运营”全流程闭环。
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改善原村民居住条件,提升片区产业承载能力,为广州西部崛起注入新动能。
中交角色:中交四航局牵头联合地铁设计院、建材广州勘测院等,形成“勘察-设计-施工”全链条优势,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3. 天津南开区西营门城市更新项目:老旧社区改造的“中交样本”
项目规模:总投资约8.88亿元,涉及20个老旧小区、1万户居民,改造面积158.3万平方米。
改造难点:面对“蜘蛛网”管线、居民诉求复杂等难题,中交二公局创新“三步走”策略(倾听-整改-贴近),通过网格化协调、夜间巡查等机制,实现“零投诉”推进。
成果亮点:改造后社区新增停车位、绿化带、智慧设施,35面居民赠送的锦旗见证“民生工程”的温度。
模式复制:项目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可复制经验清单,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中交方案”。
4. 北京石景山西部城市更新项目: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蜕变
项目规模:总投资超30亿元,覆盖31平方公里,包含五里坨民俗陈列馆、天泰山自然营地、便民服务中心等20余个子项目。
创新实践:通过“生态智慧城”目标,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地标(如王家大院修缮为非遗体验中心),将荒地改造为网红营地(天泰山自然营地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运营模式:采用“投建营”一体化,与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实现商业体(如和美汇)开业即火,客流量突破20万人次。
战略价值:成为京津冀城市更新标杆,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三、中交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模式创新与技术赋能
中交集团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成功,源于其“全域型城市更新模式”的创新与“投建营”一体化的全周期管理能力:
1、全域型城市更新模式:突破传统单一项目改造,将城市更新拓展至空间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土地资源整合、生态环境提升、区域功能重塑等全维度,形成“前期统筹-中期建设-后期运营”闭环。
2、技术赋能与产业协同:依托中交集团在交通、市政、生态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引入智慧城市、绿色建筑、装配式施工等新技术,如北京石景山项目采用北斗时空技术构建“数字大脑”,广州白云项目应用BIM全生命周期管理。
3、政企合作与资源整合:与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如科学城集团、南开城投)深度合作,通过F+EPC(融资+工程总承包)模式破解资金难题,如广州黄埔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引入专项借款,确保项目快速落地。
4、民生导向与文化传承:注重历史文脉保护,如北京五里坨民俗陈列馆保留居民门牌号,天津西营门项目通过“三步走”策略化解居民矛盾,实现“改造为了人民,改造依靠人民”。
四、未来展望:中交集团的城市更新“路线图”
展望未来,中交集团将继续深化“大城市”战略,聚焦三大方向:
1、深耕重点区域: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布局更多城市更新项目,如近期中标的天津河东区大直沽片区(30亿投资)、上海青浦老城厢(3.2平方公里)等项目,形成区域协同效应。
2、拓展业务边界:从传统基建向“城市运营”延伸,探索智慧社区、文商旅融合、绿色能源等新业态,如广州白云项目引入光伏建筑一体化,北京石景山项目打造“微度假”目的地。
3、引领行业标准:通过“全域型城市更新模式”的全国推广,输出中交方案,助力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央企智慧。
结语:城市更新,中交集团的“时代答卷”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中交集团以“国家队”的担当,抢抓政策机遇,通过一个个落地项目,书写着城市更新的“中交答卷”:从生态修复到乡村振兴,从老旧小区改造到产城融合,从技术创新到模式输出,中交集团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推进,中交集团有望成为城市更新领域的“领跑者”,为新时代城市建设贡献更多“中交样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释放重磅红利,2025—2026年400亿奖补资金、20个示范城市等政策机遇已至!面对中央政策“黄金期”,各地政府、国企平台及社会资本普遍遭遇“项目不会包装、资金不会组合、退出路径不清晰”三大堵点。为帮助各方抢抓政策红利、储备优质项目、打通投融资闭环,中建政研集团特于9月19-20日在北京市举办“城更红利如何变现——2026抢政策资金·储优质项目·解码城市更新投融资高质量发展实战研讨班”,特邀发改委等领导现场拆解中央资金申报要点、分享示范案例、对接国央企与金融机构资金需求,一站式解决“谋项目、争资金、落项目”全流程难题。